第151章(1 / 2)

贤妻生存守则 如小果 5268 字 4个月前

避祸

姜氏险些没被这个消息惊得晕过去,即刻叫人去找韩睿华打听具体情况,现如今庄亲王几乎是在夹缝中寻求生机。徐家最初就想拉拢庄亲王,故此才有徐侧妃正经的嫡出姑娘嫁了庄亲王为侧妃。

指望徐侧妃生个一男半女便可在王府站稳脚,奈何多年徐侧妃皆没传出喜脉,年家拉拢庄亲王不成,转而打击庄亲王,后因二皇子一事年家受了牵连,故此一蹶不振一年之后,直到皇后娘娘再次传来喜脉,又喜得皇子,年家转而再次拉拢庄亲王。

这两年,徐家、年家皆有动作,韩家低调行事,庄亲王在王府静养两年,这一次远征若不是二老爷不能去,庄亲王也不会去。徐家和年家这般看重庄亲王,皇帝对庄亲王有没有忌惮还不明确。

庄亲王如果受伤,便可以养病之由卸了身上的职务,做个闲散的王爷,说不得会起到另外的作用。皇帝龙体欠安非一日两日,但到底皇帝健在,且立储一事不许多议。

大老爷将这些事儿分析给姜氏听,姜氏哭道:「前线战事瞬息千变万化,王爷若能回来就好,若是回不来……」

王妃的四个孩子,最大的也不过十来岁,最小的还未满月,这样的情况,竟比姜氏当年还差。至少大老爷人活着,虽然苦,到底遇事还有个可以商议的对象。

大老爷宽慰道:「王爷身边近身长随十几人,倘或伤势果然严重,消息便不是受伤这般简单。」

二老爷还没抵达前线,因为中暑的消息传来,太夫人便那般着急,唯恐军中草药不齐全,王爷如今是受伤,到底伤势如何,没有亲眼所见,谁也不知道严重与否。姜氏想着自己便急成这样,倘或王妃知道……

安静茹安排了马车进来回话,崔嬷嬷服侍姜氏穿上大氅,便前往王府。消息是从王府传来的,王妃才生了孩子没满月,这一胎虽然顺利,前头生了三个,却是大伤元气。

一路上姜氏的脸都紧绷着不说一句话,安静茹也着急,韩家即便没有庄亲王这个大靠山,在京城也能站稳脚,可一旦与庄亲王有了牵扯,便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,庄亲王有个好歹,对韩家的打击还不至於是灭顶之灾,但对王妃而言,对王妃的四个孩子而言……

她完全能体会姜氏的心情,没有丈夫可依仗,那样的日子就是苦也找不到诉说的人。

也不知过了多久,马车停下,早有王府的女官静候在垂花门处,安静茹扶着姜氏下了马车,女官随即上前见礼,领着姜氏和安静茹直奔王妃居住的王府正院。

王妃还在坐月子,因王爷不在京城,姜氏和安静茹隔三差五都会来,没有王爷,就是过年王府也冷冷清清。而今天,正院里却站着王爷后院所有姬妾,除了徐侧妃其他的都来了,四五个人皆在哭泣,加上身边服侍的丫头婆子,莺莺燕燕竟占了一院子的人。

洪嬷嬷从厢房出来,冷着脸怒道:「王爷不过受伤,你们在这里哭什么?王妃要静养,扰了王妃可是你们能担当的?」

一句话吼得院子里的哭声低下去,洪嬷嬷随即吩咐各自服侍的丫头婆子搀扶她们回去,院子里终於安静下来。

洪嬷嬷这才上前朝姜氏和安静茹见礼,微垂着头道:「王妃正等着夫人和三奶奶。」

说罢领着姜氏和安静茹去了厢房,王妃神情出奇地淡定,安静茹心里本来不安,却因为看到王妃,莫名其妙地安定下来。

姜氏亦是深深呼口气,就要朝王妃行大礼,王妃忙挥手示意不必,道:「母亲先坐下吧。」

床榻不远处就摆着两把太师椅,姜氏坐下,安静茹立在姜氏身边。姜氏满腹疑惑地看了王妃几眼,蹙眉问道:「这是怎么回事儿?」

王妃脸上带着一抹浅笑,道:「前线送了两封消息回来,我这里有王爷的亲笔信,王爷伤势并不严重。」

姜氏缓了口气,「乍听见这样说,可没把我吓得半死,既然这样,王爷什么时候能回来?」

王妃摇头,颇具深意地道:「这个不知,王爷给了我平安信,今儿我叫母亲来,是不想母亲听到外头的消息,反而担心。」

外头的消息?安静茹想到方才那几位妾侍哭的那样伤心的事儿来。

「现如今那两家斗得那样厉害,王爷能趁机抽身也好。」王妃看了看怀里的孩子,似是憧憬般道,「王爷能在府里,几个孩儿便能常常见到他。」

这样说来,这个消息竟是王爷「金蝉脱壳」的法子,现如今徐家和年家不相上下,皇后娘娘虽是正宫之首,徐妃却已经开始协助皇后娘娘料理后宫之事。这两派皆在想法子拉拢庄亲王,庄亲王参合任何一方都会让皇帝心存疑虑。

两派人同样担心庄亲王靠拢对方,这样一来庄亲王的处境就愈发危险。姜氏想明白了,彻底放下心来,竟和大老爷说得丝毫不差。

即便有王爷的亲笔信,但王爷伤势如何,毕竟没亲眼所见,姜氏想说却打住了。只怕王妃也这般担忧着,遂改口安慰道:「既然这样,你就好好儿养着,我回去与老爷说说,叫他也好放心。」

王妃点点头,脸上虽挂着笑,眉间的忧思却掩饰不住。这件事即便是王爷想出来的抽身的法子,可毕竟不能欺君,王爷就算伤的不严重,也绝对受了伤。二月的京城,仍旧冷得穿着厚厚的棉衣,越往西北,春天来得越冲。

与王妃说了一会儿的话,姜氏婆媳便告辞回到府里,刚刚下了马车,就见如意神色慌张地寻来,「太夫人知道王爷的事儿了,请大夫人过去。」

路上安静茹问赶来的赵嬷嬷,可知道外头是如何说得,赵嬷嬷沉声道:「是三爷带回来的消息,说王爷身受重伤,恐有性命之忧,圣上已经下了旨意,派了太医赴前线为庄亲王疗伤。」

难怪王妃要先找姜氏去,姜氏听说王爷受伤就险些晕过去,若没有王妃这预防针,姜氏怕是真的要晕过去了。

但姜氏还是忍不住晃了晃,若不是安静茹和崔嬷嬷眼明手快扶着她,她真的会倒下去也不一定。太夫人老泪纵横,「王妃还这般年轻……」

安静茹扶着姜氏在太师椅上坐下,太夫人试了泪,看着姜氏和安静茹问道:「王妃可知道消息?她现在怎么样了?」

王爷那封信必然是心腹送来,不能叫外人知道,就是太夫人这里怕也是不能说得。姜氏神情恍惚,显得受惊过度,安静茹略定了定神道:「原是王妃叫人送了消息来,我们才去了王府。王妃……就是为孩儿着想,也不能让自己垮了。」

「王妃从小儿就是这样的性子,什么苦情愿自己吞了也不要旁人担了半分心。」

王妃相貌上像大老爷多些,但性格上很多方面都和姜氏很像。安静茹垂下头,王妃是这样,姜氏这些年也是这样,不过姜氏是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,只能自己吞了。

说话间,刘氏慌慌张张跑进来,「在屋里听得下人议论,说王爷受伤了,此事当真?」

问完睁大眼睛看了看众人,太夫人老泪纵横,姜氏默默趟泪,安静茹神情悲戚,她愣了愣,有不可置信地道:「怎么可能?前线不是连连传来捷报么?王爷如何会受伤?」

王爷身份尊贵,在军队后调兵遣将指挥前方将领作战。身边自有侍卫保护他的周全,王爷不是那般莽撞的人,即便是他想出这样的法子要金蝉脱壳退隐,也是疑点重重。安静茹心慌的厉害,忽然觉得王妃手里那封信,或许是王爷为了不让王妃担忧而特意为之。

目光由不得落到姜氏身上,姜氏的模样根本不是装的。她应该早就察觉到了疑点,王爷都受了伤,那安晋松和朱师傅呢?

战事瞬息万变,胜败只在顷刻间,而且这一场战事已经过去四五个月,就算送来的是捷报,也有可能已经逆转,大周朝的军队不适合北方的气候,长久作战对大周朝不利……

安静茹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,又强迫自己定了定神,她情愿相信王爷运筹帷幄,真的如王妃所言,这是王爷为了抽身。

刘氏见其他人都不说话,又道:「也不知王妃情况如何?她才生了孩子,还没出月子,若是急坏了身子骨,可如何是好?」

这样的情况下,王妃说话淡定自如,沉着大气表露无遗。叫人敬重的同时,又叫人觉得她坚强的令人心酸。

「王爷不会有事的!」

安静茹静静地道,彷佛想说服自己也相信王爷定能平安归来。刘氏措愣地看着她,不知道她那里就能说得那么肯定。

夜幕降临,韩睿华拖着一身疲倦回来,先去见过大老爷说了半晌话才回到屋里,安静茹紧张地望着他,心里明白现如今只能坐等消息,可这等一个时辰就好比一年。

漫长地等到天亮,韩睿华一早便出门打探消息,安静茹吃了早饭去姜氏屋里,因不放心王妃,今儿仍旧想去王府看看,却又担心王妃牵挂王爷的同时,还要担心姜氏。

姜氏犹豫拿不定主意,早饭也没什么胃口,安静茹劝了一会儿,好歹吃了半碗饭。外头门上的婆子进来禀报,王氏和韩明德过来了。

韩明德在外头大书房,婆子送大老爷过去。王氏则来了荣景园正屋,一瞧姜氏一夜之间彷佛苍老了好几岁,不禁红了眼眶,轻声劝道:「王爷吉人自有天相,定然能平安归来。」

姜氏目光呆滞,几不可见地点点头,王氏深深叹了口气,又劝了一阵,姜氏的目光才略有些神采。王氏道:「……我一会子去看看王妃,你这样去了,王妃见了反而伤心,不如不去,让华哥媳妇陪着我可好?」